一次做对 让品牌少走弯路
以定位为核心的品牌全案设计

品牌总监:石开

全国总监热线
180 0201 6628
好名字就是好投资
  • 来源:知乎
  • 专业:品牌名
  • 时间:2021-09-03

在上一部分我们讲,好名字的第一要义是低成本,那好名字的第二要义是什么呢?

在前面的《定位方法论》系列文章中,我们提到,企业的经营成果通过品牌的方式沉淀为品牌资产,而品牌资产通常是由一个名字去承载,所以好的品牌名就是一笔好的投资,它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比如品牌可以创造顾客,让消费者指名购买。所以好名字的第二要义是:命名就是投资,一旦确定了名字,就是一个长期的投资,好名字可以让企业长期享受投资回报。

前文提到的“望文生义”、假洋鬼子、高仿山寨、品牌揩油、噱头炒作,本质上都是希望品牌能够给自己带来“收益”,只不过有的路子是正道,有的是邪道,是吸星大法,而我们要学的当然是正道,要学内力自生的“九阳神功”。

好名字就是好投资,好投资的名字首先要蕴含价值。

这几年有个神剧一直很火,它叫《权力的游戏》,而如果它的名字不是叫《权力的游戏》而是叫它原著的名字《冰与火之歌》,那至少在第一季的开播阶段,其吸引力是没办法跟《权力的游戏》这个名字相比的。这就是我们前面讲的“望文生义”,只看名字就能吸引我的名字就是好名字,比如淘宝、支付宝、韩都衣舍、社保通、闪送,都是好名字。我朋友的朋友,他公司品牌名叫其才网,其实跟社保通是做一样的事的,但名字上显然就比社保通差了一个数量级。

品牌取名如此,产品取名也是如此。

我曾留意过男士洗面奶的名字。

欧莱雅的产品名字叫:火山岩控油清痘洁面膏、控油炭爽抗黑头洁面膏。

妮维雅的产品名字叫:水活多效洁面乳。

曼秀雷敦的产品名字叫:冰爽活炭洁面乳。

你觉得哪个名字更好呢?

也许你要说了,这名字太长了吧,但你要知道,如果能把价值做进名字里,就不要怕名字长,有价值的名字,再长也比没有价值的名字更有价值。尤其是在消费者决策购买的时候,这样的产品名字在无意识中就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要是再看包装,那就更高下立判了。欧莱雅说它的产品“一次释放2000粒磨砂柔珠”,帮助“去除黑头、净化毛孔、排浊控油”,另外一款可以“净彻毛孔、有效抗痘、抑制再生”。妮维雅说它的产品“10效”,意思是有10种功效。你觉得哪个说法更吸引你呢?这是包装设计的内容,我会在《定位方法论》系列文章里讲到。

在品牌之下再给产品取名字也是很有价值的。比如你现在在追女孩子,你在送花的时候有束花名字叫“爱你一生”,而另外一个没有,那你可能就选这个叫“爱你一生”的了。同样的道理,在蛋糕这方面也可以这样做,女孩子生日的时候,如果有个蛋糕上面写着“宠你是我一生的事业”,那你选这个蛋糕的可能性就远远大于其他没写东西的蛋糕。

在很多行业都可以这样做。同样一道菜,如果叫“鱼块”,那是一个点单量,如果加上“必点”或“招牌”那就是另外一个点单量,如果改名为“无刺鱼块”,那点单量就又不一样了,如果在后面再加几个字:无刺鱼块(孩子放心吃),你带着孩子出去吃饭,看到这道菜是不是就要点了?

改名改的好可以改变一个产品或品牌的命运,改名改的好还可以引爆一个事件。

2017年3月25日,南方周末微信公众号发了一篇名为《刺死辱母者》的文章,短短的时间里事件迅速刷屏,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

但实际上,刺死辱母者事件并不是南方周末引爆的。《刺死辱母者》这篇文章最早只是发布于南方周末官网,时间是2017年3月23日上午10:07(上图PPT图片最上方截图),连续2天,南方周末都没有在公众号推送过这篇文章,可见他们当时并没有特别重视这个事。那为什么后来还引爆了网络,成为社会热点呢?

这是因为有人把标题给改了。

3月24日下午2:51,凤凰网转载了此篇文章,标题改为《山东:11名涉黑人员当儿子面侮辱其母 1人被刺死》,几乎同时,网易也发现了此篇文章,并对其进行了转载,22分钟后,文章出现在网易,名字改为《母亲欠债遭11人凌辱 儿子目睹后刺死1人被判无期》,并被同步到网易新闻APP。实际上,网易一开始改的名字并不是这个,而是《女子借高利贷遭控制侮辱 儿子目睹刺死对方获无期》,但很快网易的编辑就重新做了修改:“女子借高利贷”改成了“母亲欠债”,“侮辱”改成了“凌辱”,最后的标题还强调是11人凌辱,儿子只是刺死1人就获无期。结果这篇文章一下子被引爆了,这篇文章在网易获得了237万人的点评,而几乎同时转载的凤凰网只有少的可怜的3600条评论。再接下来,南方周末于25日上午将此文在其微信公众号推送,彻底引爆网络。

名字取的不好就会浪费很多本来该有的关注。

很多上市公司的股票代码取的都不好,都是叫××股份、××控股、××发展、××实业、××集团,这其实造成了巨大的营销资源的浪费,要知道我们中国可是有一亿股民,新闻媒体对上市公司也很关注,你叫“××股份、××控股、××发展、××实业、××集团”在很多可能的潜在消费者那里是无感的。上市公司都是股份有限公司,用得着你再在股票代码里说一遍吗?如果消费者知道你是干什么的,就因为这种简单的熟悉感,等他有需求的时候可能就首先想到你了,而如果你不告诉消费者,那消费者怎么知道呢?

既然我们说好名字就是投资,那好的投资应该是可以享受投资红利的。

我读大学的时候一直很喜欢泡图书馆,我清楚的记得那个时候有本书一直高居借阅榜的榜首,那本书的名字叫《丰乳肥臀》。那个时候莫言先生还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大学生的水平就是不一般,在那么多的书中就能发现莫言的书写的好,所以一直高居借阅榜的榜首。

互联网广泛应用的时间并不长,才几十年,但是这几十年国内外拍了无数的电影电视剧,几乎所有的电影电视剧在上映之后,随着时间的流逝,观看的人数都是越来越少,但是有一部电视剧自带流量,从上映后就一直长期占据观看榜的前列,它的名字叫《性爱大师》。

为什么《丰乳肥臀》《性爱大师》会那么受欢迎?是因为内容好吗?也许是,但是比它们内容好的比比皆是,因此决定性的因素肯定不是内容,而是名字。它取的名字让它享受了无尽的红利。

再比如《创业家》《投资界》《投资中国》《中国企业家》,这都是好名字,它们可以吸引流量。猎豹移动之所以能突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海外推出了一个安卓清理工具,并把它命名为“Clean Master”清理大师。这也是享受了红利。在名字上,荣耀就是比锤子好,今日头条远胜一点资讯,恐怕单单名字带来的差异就让一点资讯难以逾越。在中国市场,曾经卖的最火的香皂品牌是力士,但是这个名字不好,哪像女人用的产品品牌呢,而舒肤佳就好多了,我们也看到舒肤佳把力士打的落花流水。今日头条与一点资讯,舒肤佳与力士,如果他们花一样的钱做营销,几乎可以肯定的说,今日头条的效果好过一点资讯,舒肤佳的效果好过力士。我们同样可以断言,爱卡汽车很难超越汽车之家,爱卡这个名字相比汽车之家差多了,还让人以为是跟卡车有关的呢。

中国眼镜市场的老大是宝岛眼镜,我曾看到宝岛眼镜的董事长在某个财经节目上愤愤不平的说,在很多高端购物中心,就因为他们的竞争对手名字里有“巴黎”有“米兰”,购物中心就主动邀请他们入住,而作为老大的宝岛眼镜想进都进不去。这有什么好愤愤不平的呢?宝岛眼镜给人的感觉就是个大众品牌,就是没办法跟巴黎三城比啊。宝岛眼镜正确的做法是推一个新品牌,比如叫米兰一城,做高端,这样就解决问题了。

马化腾曾经说,在腾讯公司内部,曾经有三个团队布局着类微信产品的研发:QQ团队、手机QQ团队、QQ邮箱团队(张小龙团队)。最终,广研(微信)团队以微弱的优势胜出,成就了微信帝国。我猜也许张小龙团队把产品取名为微信是取得微弱优势的关键,微信就是比Q信、微聊这样的名字好。如果金狮没有改名金利来,它也许早破产了;如果可口可乐还是叫蝌蝌啃蜡,那在中国也许早销声匿迹了。宝马公司如果直译过来是叫巴伐利亚发动机厂,所以它92年之前在中国的品牌叫“巴依尔”,这个名字显然没法跟“宝马”这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字比。中国高校曾经掀起过一阵改名潮,位于山东烟台的中国煤炭经济学院虽然是“中”字头,但是招生非常艰难,后来改名为“山东工商学院”后,虽然没了“中”字头,但是录取分数线节节攀升;北京钢铁学院改名为北京科技大学,南京药学院改名为中国药科大学,都是非常成功的;这其中麻雀变凤凰的当属南京财经大学,从南京粮食经济学院改名之后,南财隐隐有了名校的感觉。

你看,取个好名字太重要了!

名字好不好,我们还可以用自然对话法来做判断。

长城汽车推出了一个新品牌叫“WEY”,那这个品牌好不好呢?“你买了辆什么车?”“宝马”,“你买了辆什么车?”“WEY”。是不是懵了?可能别人还以为你要引起他的注意或者打招呼呢。一般来说,品牌名都是双字词或者三个字四个字,即便是一个字往往也要加个“牌”字,比如雕牌、柒牌、马牌,而且我们前面也提到,尽量不要只用英文名,比如屈臣氏,只读英文你敢读吗?

OFO和摩拜单车,哪个更好呢?显然是摩拜。“我去骑辆摩拜”就比“我去骑辆OFO”要顺口的多,所以OFO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把名字改为“OFO小黄车”,这就没问题了。

美柚和大姨吗呢?显然是美柚更好,除了大姨吗取名的品类化问题,还有一点就是,很多女孩子都不好意思说“大姨妈来了”,往往会说“那个来了”或“亲戚来了”等更隐晦的说法,那用户说美柚的时候也就避免了这种尴尬和害羞。

拉勾和BOSS直聘哪个更好呢?虽然我们说过不要中英文混用,但是也不是绝对的,BOSS直聘给人的价值感更强,这样的名字“投资回报率”更高,自然是BOSS直聘更好。再比如我注册了“特里定位”这个商标,特劳特、里斯各取一个字,又是指我们融会“特劳特战略定位”与“里斯品类战略”,在此基础上发展完善定位理论,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好名字,经常有客户说我这个名字取得好。

商业最终还是回归到成本、效率和投资回报的终极逻辑上。从营销和品牌传播的角度来讲,营销和品牌传播的内容排第一位的永远都应该是名字,不同的名字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这也就导致了公司营销成本的高低,商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比谁成本更低,谁花钱的效率更高。竞争对手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模仿你,唯独名字不可以。所以《定位》这本书里说:给产品起个好名字,是定位时代唯一能做的最重要的营销决策,好名字是长期成功的最佳保障。

那怎么样去判断一个名字好不好呢?就是把握住成本和投资回报这个逻辑,这样对名字的判断就一目了然了。

所在位置:首页  >  观点  >  观点详情页

品牌名相关案例

我们不需要浮夸,只需要用案例说话
  • 大图模式
  • 小图模式

一次做对 让品牌少走弯路

品牌总监:石开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