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做对 让品牌少走弯路
以定位为核心的品牌全案设计

品牌总监:石开

全国总监热线
180 0201 6628
为什么现在有些年轻人看了深圳的城市宣传片,都没有感觉了?
  • 来源:知乎
  • 专业:宣传片
  • 时间:2021-07-15
作者:高高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8309732/answer/188744006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为一个在深圳呆了十多年的老韭菜随手写一波。

2010年前的深圳很多朝气逢勃的年轻人,大家在一起都是探讨科技,文学,艺术,那个时候公园里面很多年轻人晒太阳,图书馆很多年轻人看书,电影院很多年轻人看电影,饭馆,大排档到处充斥着梦想言论。热气腾腾,一座年轻活力四射的城市。

我参与过很多线下聚会,电影俱乐部,羽毛球娱乐部,XX兴趣俱乐部。也有加班到凌晨一路赤脚唱歌走路回家的青春。我个人非常喜欢深圳。

但是后来2015年之后,房价飙升,那些拿不出首付曾经一起谈论梦想的年轻朋友们很多都离开了深圳,而我加班出差越来越多,工资奖金虽然年年上涨,因为错过15年买房的时机,房子已经遥不可及,年轻的时候觉得房子不重要,但我中年了,觉得自己所在的城市有个房子还是必要的,当然很大可能有个人原因,太晚熟,缺乏规划,在能在深圳买房子的时候没有上车。这一二年我无论参在哪里,听到的都是搞钱两个字,同学也好,同事也好,大排档图书馆公园餐馆酒店听见最多的就是讨论房价,搞上市,股票基金等话题。曾经不是这样的,曾经有人谈论梦想,生活,兴趣,爱好。现在通通都是搞钱。

随便到深圳一家星巴克咖啡厅听见的都是X伦融资,要上市,独角兽企业,投融创类的金融属性的话语。

招聘网上动不动都是年包,期权,股票,奖金不仅限于互联网行业。各个行业都这样。

再看看周围,多少制造业离开深圳。当然一定有人说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不需要很多低端制造业。这十多年放眼全国,除了几家头部公司还有啥创新。

去年开始清北毕业生留京率逐年走低,清北毕业生纷纷进体制以及当老师,,这些最优秀的年轻人用脚投票了。

再去看看一些公众平台,一大堆正直当年的985211毕业生进了头部企业,互联网高科技高薪水的,动不动年薪几十上百万,有股票有期权有奖金,都在说买不起房子,当一个地方最优秀的年轻人都在诉苦,谈论的是房子,这个地方还有梦想与创新力么。

现在网络发达,年轻人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信息差越来越低,不像当年的我,被深圳的高楼大厦霓虹灯迷花了眼,最主要就是没有什么信息渠道了解这个城市,电视宣传都是梦想创新活力深圳。而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读的学校很一般,人也晚熟,随着潮流来了深圳,但是没有随着潮流买房。

这个处处充斥着996福报的城市,中位数工资6000左右,房价均价7万,但凡有点长远计划的年轻人都不太可能跑来深圳当电池,深圳确实很好,但是跟普通年轻人没有关系。我身边有工作能力强,学历高,努力勤奋的朋友,一年收入30-40万,拖家带口的离开深圳了,深圳不仅仅只有几家头部企业,更多的是中小型民企,不要觉得深圳人人都年薪百万,大部分年轻人在深圳年薪10万以下,固定生活成本高。不要拿腾讯华为程序员的工资来对比,样本量太少。就算是腾讯,一些职能经理总监岗位也就30-40K,左右,一年可能有15薪,相对其它公司同岗位来说较高,对比同一个公司同样级别的IT岗位来说工资应该是少了一大半。要求可不低,985毕业,年龄不能超过35,以及各种相关证书,还得有大企业5-10年的工作经验。薪水会不会在面试的时候打折我不太清楚,按照我了解的行情,基本上公司规模会在猎头说的基本上打五折,薪水待遇经常是实际打八折。

我一个中年人,活到现在才终于明白自己很普通,看不太明白方向,但是有一点应该要牢记就看同龄的聪明人做什么尽量跟着干大概率不会错。我现在深圳的同龄聪明人都是在有计划的撤出深圳,或者慢慢脱离自己的原有的行业,全新拥抱金融类型的行业,而且很多人已经不屑于996拼体力了,关键是拼不动了。至于一些年轻的聪明人早早进体制当老师或者搞自媒体创作了,有几个跑来一线996,在一线996的都是大厂拿高薪的高学历聪明人。


所在位置:首页  >  观点  >  观点详情页

宣传片相关案例

我们不需要浮夸,只需要用案例说话
  • 大图模式
  • 小图模式

一次做对 让品牌少走弯路

品牌总监:石开

回到顶部图片